悦读·潮文丨春临江南 怀我穆旦
现代主义诗人、翻译家
穆旦,原名查良铮,于1918年4月5日生于天津。这位在清明节出生的海宁籍诗人,经历了中国风云激荡的时代。早在1942年,他发表了恢宏大气深郁沉厚的诗作《赞美》,就极具预言性地写道:一个民族已经起来!
学生时代,他参加“世界教育史上艰辛而具有伟大意义的长征”,步行横跨湘、黔、滇三省,行程三千里来到西南联大就读。毕业后,本可安稳度日或出国留学。但他选择了投笔从戎,加入中国远征军。
进入缅甸抗日战场,他亲历滇缅大撤退,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,扶病前行,穿过瘴疫肆虐的热带雨林,最后踏着堆堆白骨侥幸回国。时年才24岁。
还在南开中学读书时,他以穆旦为笔名开始写诗;
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并随学校南迁长沙和昆明等地,开始大量发表诗作,成为知名青年诗人,是“九叶诗派”诗歌群体的代表性诗人。
著名诗人闻一多所编新诗选《现代诗钞》(1948),收录穆旦包括《诗八首》《出发》《还原作用》《幻想的乘客》在内的诗作11首,数量之多仅次于徐志摩,与艾青并列第二。
从1953年,穆旦由美留学归国,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,很长时期被迫停止诗歌创作。其后近20年,穆旦行走在译林之中,长夜孤灯,一直默默地坚持诗歌翻译,用自己的本名查良铮和笔名梁真(“良铮”的谐音)先后出版了《普希金抒情诗集》《普希金抒情诗二集》《拜伦抒情诗选》《布莱克诗选》《雪莱抒情诗选》《济慈诗选》等译诗集。
穆旦的身影疏淡了,但查良铮的形象开始显现在翻译诗苑之中,为我们贡献出世界诗歌的瑰宝。
他以一种介于深沉凝重和灵动轻舒之间的美声,融汇于普希金、拜伦、雪莱、济慈、丘特切夫、艾略特和奥登等世界诗歌大师的奏鸣中,时而交响乐,时而小夜曲,他的声音没有沉寂于夜空。他以神来之笔译介西方大诗人的精品,表现出独特的译风。其译笔精美,富有乐感,堪称一流。
看看他所译的普希金的诗: 白昼的明灯熄灭了, 黄昏的雾气笼罩在蔚蓝的海上。 喧响吧,喧响吧,顺风的帆, 在我的脚下起伏吧,沉郁的海洋。——《白昼的明灯熄灭了》
这位重量级现代诗人,知诗懂诗,中外文功底均是上上之选,再配上一丝不苟、功夫深透的工匠精神,诗译得想不好都难。他译的普希金、拜伦、雪莱等诗人的诗作,从50年代至今,滋养和影响了整整几代中国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。
王小波在《我的师承》中说:“我们年轻时都知道,想要读好文字就要去读译著,因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译”“假如没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这样的人,最好的中国文学语言就无处去学”。
记得2018年,南开大学隆重举行穆旦百年纪念活动。
南开大学前校长、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致词时诚挚地说道——
“我们今天在这纪念穆旦先生,是放在中华民族100年的历史里面来纪念。我们纪念穆旦先生什么呢?我想应该是纪念他特别沉厚的爱国情怀,纪念他博大的仁爱之心,纪念他对于文学、对于纯真美的执着追求。”
查良铮长子查英传和幼女查平,专程从美国前来参加百年诞辰活动。
查英传在会上回忆了父亲的往事:
“45年前的1973年,父亲在八里台新华书店买的一本鲁迅杂文《热风》的扉页上曾写下‘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,就令萤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必等候炬火。’……45年后,在他曾经辛勤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,大家仍在纪念他,在研讨他曾全身心投入的诗歌创作,作为后代,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。”
我们到过穆旦工作的南开老图书馆,虽然现在的学生眼里“那个老图破得掉渣渣”,但这幢建筑因为穆旦的诗而散发着永恒的光辉。
清明时节,徘徊在南开大学校园里高高的白桦树林下,欣赏着穆旦花园旁灿烂盛开的海棠花,我想起穆旦年轻时那双明亮得透着光的眼睛,也悲伤着穆旦遭受苦难时紧锁的愁眉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,无论经历什么,先生一定不改他对家人和朋友的深情,一定不改他对民族和祖国的坚守,一定不改他对文学和理想的坚持。
“朋友啊!趁我们为自由沸腾,趁这颗正直的心还在蓬勃,让我们倾注这整个心灵,以它美丽的火焰献给祖国!……”
往期回顾
◆@海宁家长!今起,网上登记!◆一次性最高可享5000元!海宁这笔资助开始申请!◆重磅!海宁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“二十条”来了